NEWS

安徽大象集团特约发布|CHINA繁昌窑的故事(之七)

  • Browse number: ...
  • Release time: 2025-08-28

六工之首

如果说人类一开始制作陶器,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,注重于食物,没有顾及到其他。而到了后来人们在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以后,便把目光投向高层次的需求,给陶器制作注入了文化元素。陶器的功能,不再是“为解生食致病之忧,为防食物储存之腐。”以至于到了后来,“凡日用、送死、敬神、建筑之具,靡不陶器是赖。”都离不开陶器。

于是乎,陶器制作便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,陶器制作人的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。

《史记》记载 “黄帝命宁封为陶正。”宁封是有文字记载以来,中国第一位掌管烧陶事务的官员。由黄帝亲自任命,职位名称叫做“陶正”。

据《列仙传》载:“宁封子为黄帝陶正,有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五色烟。久则以教封子,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。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。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,故谓之宁封子焉。”

继宁封之后,又有一位掌管烧陶事务的官员,名字叫做昆吾。昆吾的工作也很出色,被载入史册。

《吕氏春秋》:“黄帝有陶正,昆吾作陶。昆吾,颛顼之后,吴回之孙,陆终之长子,己姓,本名叫做樊。”

有了掌管烧陶事务的官员,自然也就有了专事烧制陶器的员工,时被称之为“陶工”。烧陶遂成为一种热门产业,方兴未艾,形成相当大的规模。

3(1)

到了商代,由于从业人员日渐增多,烧制陶器的作用日显重要,陶工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高,陶工被列为“六工之首”。
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六工曰: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兽工、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

天子,即是商王殷。商王见各种工艺渐进渐繁,便设立了分工制,将所有工艺分为六种,“各专一职,以主其事。”朝着产业化、专业化方面发展。这六个工种分别是:

土工,也就是陶工,负责制作各类陶器;

金工,负责筑(制作削刀)、冶(制作箭镞、戈、戟)、凫(铸钟)、栗(制作量器)、锻(制作农具)、桃(铸剑);

石工,又称“玉人”、“磬人”,负责雕琢玉石,以及在金属器皿上雕刻各种纹饰;

木工,负责制作车和车轮,造弓、建房;

兽工,负责制作皮甲、皮衣、披风;

草工,负责制造萑苇之器(“萑苇之器”是指人们头上戴的由苎麻和蒲草编织的斗笠)。

“土、金、石、木、兽、草”六工之中,土工也就是陶工,排在六工之首。

就好比古代“士、农、工、商”的社会分工序列,为了显得读书识理的重要性,便把读书人的“士”排在农民、工人、经商之人的前面,一样的道理。

春秋时期,陶器制造行业还出了一位重要人物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“陶朱公”。

陶朱公的名字叫作范蠡,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。在越国被吴国灭亡的时候,范蠡提出“降吴复国”的战略,并随同越王勾践一道,去往吴国当了奴隶,“卧薪尝胆”,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,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。越王勾践复国之后,范蠡虽被官拜上将军职,但他急流勇退,毅然弃官而去,辗转来到当时既是商业也是陶器制作业中心的陶(即今山东定陶县)地住下,自称“朱公”,其后人们便称范蠡为“陶朱公”。

微信图片_20250718135332

范蠡到陶定居的目的,除“免为功狗之烹,遂弃官以遁”之外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“出其余智,以示特异。” 范蠡在陶的经商活动方面,搞的非常好,“陶朱公”几乎成了古代商业和财富的代名词。同时范蠡还在制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,传说中国最早的琉璃就是范蠡发明制造。

范蠡还是宜兴陶瓷的创始人,相传范蠡来到江苏宜兴,在居住地蜀山近旁发现有一种土,粘性非常强,“耐火烧,可制陶。”于是,“制为器皿,筑窑以烧之。”

古代中国,凡是有着重要发明,人们便把发明者同“圣人”联系在一起,把发明本身当作“圣事”或者“圣迹”。

《考工记》:“知(智)者创物,巧者(能工巧匠)述之,守之,世谓之工。百工之事,皆圣人之作也。”又说,“烁金以为刃,凝土以为器,作车以行陆,作舟以行水,此皆圣人之所作也。”其中的“凝土以为器”,便是指的陶器制作。

古籍史料中,有不少关于“圣人”发明陶器的传说。

如“女娲抟土造人”,始见于《太平御览》,记载为:“俗说天地开辟,未有人民,女娲抟土作人。” 抟土造人的“人”,便是陶俑。神话传说人类最初是由女娲用泥土揉捏(抟)出来,再加上烧制,便就有了人。

微信图片_20250718135336(1)

又如“神农制陶器”,记载在《周书》一书,说道:“神农之时,天雨粟。神农遂而种之,作陶冶斧斤。”《太平御览》:“神农耕,而作陶。”其“斧斤”,便是用作烧煮和盛放食物的锅、碗、盆、罐等陶器。

再如“舜耕制陶”,据《墨子·高贤下》载:“瓦者,舜耕于历山,陶于河滨,渔于雷泽,灰于常阳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耕于历山,渔雷泽,陶河滨,作什器于寿丘,就时于负夏”。把舜制作陶器的地点说的更加具体,作用也说的非常明白。舜在一个叫做“寿丘”的地方渔猎,捕上来不少的鱼,为了食用方便,便就近在河滨制作陶器,把鱼烧煮熟了以后吃掉。

另外还有《物原》记载“轩辕作碗碟”;《左传》记载“虞阏父为周初陶正”等,“圣人”发明陶器的传说,非常地多。

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,“少昊制陶”的神话传说,与繁昌窑有着很大的历史渊源。

《春秋正义》:“少昊有五工正,抟埴之工曰鶹雉。”

少昊,传为黄帝之子,出生于穷桑(今山东省曲阜北),建都曲阜。

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,根据考古发现的陶器铭文和大量墓葬证明,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,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,经历了不断的迁移和发展过程。

东夷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古老部族,少昊氏属于其中重要一支。

《山海经》:“东海之外大壑,少昊之国。有甘山者,生甘渊,甘水出焉”。

据专家考证,《山海经》记载的少昊之国和甘渊,在今山东省日照市的天台山。

史料记载少昊时代对鸟的崇拜,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曾经说过:“我高祖少昊,挚之立也。凤鸟适至,故纪于鸟,为鸟师而鸟名……五鸠,鸠民者也。五雉的五工正、利器用、正度量、夷民者也。九扈,为九农正、扈民无媱者也。”

郯子把神话传说归化为历史,固然不足为信,但作为反映少昊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,则是确信无疑。少昊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、玄鸟、伯赵鸟、青鸟、丹鸟,以及五鸠、五雉、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氏族部落,并给各部落首领按其势力和特长,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,共同管理天下政事。

少昊在位期间,修“太昊之法”,建立了一套看起来似乎有点奇异,实际上非常科学的管理制度,用各种各样的“鸟”(其实是各种不同鸟图腾崇拜的部落首领)作为文武官员。

cf768dde283046b998c40b304944bca5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凤鸟氏,相当于大总管,统揽全局事务,“历正也”;玄鸟氏,也就是“燕子”、“伯劳鸟”、“鹦雀”、“锦鸡”,分别掌管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一应事务,“司分者也”;伯赵鸟氏,专管来访接待,“司至者也”;青鸟氏、管朝堂每日的开门,“司启者也”;丹鸟氏,管关门,“司闭者也”。

五鸠中的“祝鸠”,担任司徒,管理民众、土地及教化等事宜,“司徒也”;“鴡鸠”,担任司马,掌管军事之职,“司马也”;“鸤鸠”,担任司空,掌管水利和建设事业,“司空也”;“爽鸠”,担任司寇,掌管刑狱、纠察等事宜,以及驱捕盗贼、据法诛戮大臣等,“司寇也”;“鹘鸠”,担任司士,主管审讯刑罚、及役使之事,“司士也”。

另外还有九种“扈鸟”(春扈鳻鶞、夏扈窍玄、秋扈窍蓝、冬扈窍黄、棘扈窍丹、行扈唶唶、宵扈啧啧、桑扈窍脂、老扈鶠鶠),掌管农业生产,担任农正,使得“耕者有其田”,民众安心生产,不好逸恶劳、无所事事。“扈民不媱者也”,此处的“媱”,便是“逸”,安逸的意思。

“五雉”(西方鷷雉,东方鶅雉,南方翟雉,北方鵗雉,伊洛之南鷩雉)也就是五种“鸟”,分别掌管木工、漆工、陶工、染工、皮工等五个手工行业,担任这五个行业的工正。

其中鶹雉氏担任“抟埴之工”的工正,掌管陶工事务。

“抟”,揉制的意思;“埴”,即粘土。“抟埴”便是指的陶器制作。

附天象品牌故事:

“天象高端陶瓦:千年窑火淬炼,以“超防水”重塑建筑脊梁 从繁昌窑到天象陶瓦,一场跨越千年的防水革命。”

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,一座被陶瓷文化浸润的圣地。自五代十国起,繁昌窑便以青白瓷名扬四海,其釉色如玉、胎骨如凝脂的瓷器,承载着中国古代匠人对“水火交融”的极致追求。

2009年,天象扎根繁昌,以传统干法陶瓦起家,深谙行业痛点;2022年,湿法生产线投产,一场陶瓦革命由此启幕。

天象从繁昌窑“釉水交融”的古老智慧中汲取灵感,创新湿法压制成型工艺。通过高压湿法技术,将陶土分子紧密重构,吸水率低于0.5%,远超国标(≤6%),实现“滴水不渗”; 纳米级釉面密封技术,抵御-30℃至70℃极端温差,冻融循环实验超百次无裂痕;全自动温控窑炉精准还原古法烧制精髓,确保每片陶瓦强度均一、零瑕疵。 天象高端陶瓦独创“榫卯式”拼接系统,安装效率提升40%,降低人工依赖;瓦面导水槽与空气层协同设计,暴雨中排水速度提升3倍,告别积水隐患;同时汲取青白瓷釉色灵感,开发霁蓝、天青、琥珀等12种国风釉色,让屋顶成为建筑的诗意延伸。

千年前,繁昌窑的工匠们在窑火中淬炼出“雨过天青云破处”的釉色美学;千年后,这片土地上的天象高端陶瓦,以“超防水”为使命,续写着陶瓷与建筑的传奇篇章。“天象高端陶瓦,超防水!”——这不仅是广告语,更是对用户的庄严承诺。未来,天象将持续深耕湿法科技,推动陶瓦从“功能建材”向“建筑艺术品”进化,让繁昌的陶瓷基因,随每一片超防水陶瓦,走向全球建筑的穹顶。

url: https://en.ahdaxiang.com/news/73.html

Contact Us


Address: Lunan Bijia Village, Digang Town, Fanchang District, Wuhu City, Anhui Province
Tel: 0553-7358888
Email: 790033830@qq.com

Copyright © 2025 Fanchang County Daxiang Ceramics Co., Ltd.